舒發一下淺見,
無論是芬蘭教育,或是左藤的學習共同體。均把平等,和協,帶出每個孩子能力,為核心價值。
特別不強調競爭,評比。
在不競爭的氛圍中,卻成就了世界評比中,具有競爭力的結果。
他們的教育價值,就像米開朗基羅談雕塑,看見孩子的特質,將他釋放與昇華。
不是競賽,不為任何評比。才不會教育走筋。
上位者,更要"不尚賢,使民不爭,不現可欲,使民心不亂"。不要亂定標竿,不要只求績效與評比結果。如此,才使教育能真正認真看見"每個人"。
現今辦教育的民間與官方核心價值....?只看見功利主義掛帥,和燒錢....情人節不是過了嗎?
哇啦啦~~綠油精還是用唱的就好,擦起來,真的令人不舒服。
臺灣為何總是倒著做教育。
總是先想拿到好的評比結果,好的成績排名,再來推論學習路徑與加工模式。
教育現場絕對不是"代工廠",活生生的人,獨特的人,等待教育的妙手,釋放與提升他的靈性與特質。
教育改革,越是功利,就離失敗越近了!
越是想標竿某個價值,它就崩壞的越快。
這就是為何教育部每次一推動.....就見光死的原因。
而某著名的教育雜誌,不斷的在小島上進行各種名目的評比,是件好事嗎?值得深思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請多多留言,但請別打髒、粗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