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6日

擊樂教室~森巴鼓教學步驟與策略~張偉來老師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、節奏編取與組合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二、過門的編曲與組合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三、開頭、過門、與隊形動作

2014年11月25日

以桃源區建山國小特色藝術團隊談多元文化的課程內涵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本文刊載於高雄市教育電子報第101期
多元文化的高雄市
    從山海到城鄉,短短兩個小時車程,可以從海邊直達深山,無論是地貌、產業結構、居民族群、語言、文化與藝術的表現,幅員廣大的高雄市可以說是無所不包。因此「多元文化」是高雄市的特色,如果我們能珍惜這片文化沃土,善加耕耘,必能位下一代滋養出更豐富的文創產業。
多元文化的教育
多元文教育的目標主要有五項:1.建立對其他族群文化的容忍2.消除種族的偏見與歧視3.教導不同族群文化的內涵4.教導學生從各種不同族群文化觀點看世界5.幫助弱勢族群學生發展其學習及對社會貢獻的信心。
多元文化教育期待能培養學生批判思考、價值判斷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,並進而充實知識及自我探究的能力,可透過四步驟循序完成:1.自我文化意識:培養學生的自我概念,使其認同自己的文化。2.多元文化意識:了解社會文化的多樣性,進而減低偏見及刻板印象。3.跨文化能力:透過群際關係的了解,培養自我多元文化的觀點。4.公民意識與責任:培養其社會行動力,使其付諸實行,並適應現代的民主社會。(資料來源:教育wiki
建山國小特色藝術團隊與藝術課程
    建山國小位於高雄市桃源區建山布農部落,在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中受創嚴重,不少小朋友因失去親人而笑顏不再,為了讓小朋友重拾對生活的希望,蔡欽民主任在夢想社區文教基金會的協助之下,成立了森巴鼓隊,成員從小二到小六都有。前任校長林蓉儀表示「學校歷經八八風災後,我們引進一些藝文團體來對孩子作心靈治療,眾多的心靈治療團體裡面,我發現,音樂治療對孩子最有幫助,孩子在音樂的活動裡面會展現笑顏….」(摘自蕃薯藤溫蘭魁報導)。
    原住民天生的音感和節奏感,讓小朋友打起鼓來更得心應手,成軍不到一年,就有很好的表演成果,因而受邀台灣各地演出,甚至在20125月獲得德國柏林藝術嘉年華會邀請,在世界各地隊伍中拿下最佳表演獎。20147月又赴日本群馬縣大泉祭表演,讓世界看見布農森巴的聲音。
    現任校長陳俊延表示,社區很重視布農族的文化,學校也努力的推動族語教學,每周都有通關族語,老師與學生都要學著說,今年在方梅香主任、陳邦宇、陳珍蘭、溫江美玉多位老師的協助指導下,得到原住民傳統歌謠比賽布農族第二名殊榮。
    聽著學校老師與校長描述著建山國小,感受到濃濃的藝術氣息。校園裡正在推動著植物染、陶藝、原民編織、皮雕、原民歌謠與舞蹈、烏克麗麗等藝術課程。教師社群在視覺專長謝彩蘋老師的協助下,進行許多版畫相關進修,文高上主任也是吉他高手,帶領大家學習吉他。
多元文化的建山藝術課程
    荖濃溪山群上的建山國小,就像是種植在一片文化沃土上的樹苗,雖然歷經磨難,但是難掩布農文化帶來的生命力。以下依據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與理念,給予建山國小在實施藝術課程設計時,一些規劃與實施的建議。
    布農文化中藝術的內涵納入課程,包括八部合音、傳統樂器與歌謠、服飾中的用色與圖騰、傳統年曆等,都可以經過課程的設計,融入在藝術課程的實施內容中,讓學生在課程中,體驗與深化對自我文化的認同感。
    在藝術課程中,介紹中西美術或音樂作品時,更多的與布農文化的特質做對照,讓孩子找尋與發現不同文化與藝術表現之間的相似與差異,搭建本族文化與世界多元文化之間接軌的橋樑。
    嘗試媒材與文化元素混搭的表演形式,例如:已有知名度的森巴鼓隊,在蔡主任的帶領下,融入了布農服裝、布農圖騰的鼓、以及用傳統歌謠作為表演開場。就是一個很好的結合。

布農森巴鼓對 指導老師:蔡欽民主任

教師吉他 烏克莉莉社群

石膏板畫研習




l 看見愛‧布農森巴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-eQIGeyMY0&feature=youtu.be

文化增能的音樂教育與教學實例

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本文刊載於高雄市教育電子報第100期
文化增能
「文化增能」(Culture Empowerment),是一個立足於文化的教學觀點,涵蓋了世界文化、在地文化、及個人所屬的文化。
美國音樂教育哲學權威,班奈.雷默(Bennett Reimer, 1932-)於200412月受邀至臺灣師大音樂系發表專題演講〈為文化增能的音樂教育〉(Music Education for Culture Empowerment),指出全球的音樂教育正面臨「不相關」(irrelevancy)的危機。走訪世界各地演講,雷默發現無論亞洲、北美洲、南美洲(包括台灣)都以歐洲古典音樂的演奏教學為主軸,然而,歐洲古典音樂真的是我們生活文化中的音樂元素嗎?是否有更多原本文化中的音樂元素卻因為某種偏見,而刻意忽略了呢?因此,雷默指出音樂教學應涵蓋「全世界的」、「文化的」、「個人的」等三面向的宏觀視野,才能解決教師因狹隘的視野而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的困境。
多元音樂角色
    雷默也提出「多元音樂角色」的概念,音樂教育課程應提供音樂家素養角色Musicianship Roles)與聆賞者素養角色Listenership Roles),期望打破美國課程長期以演奏為主的局面。根據霍華德.迦納(Howard Gardner, 1943-)提出音樂是多元智能(Multiple Intelligences)之一的概念後,雷默(2003)認為迦納將「音樂」視為一種智能,過度簡化了各音樂活動之複雜屬性,因而提出以「多元音樂智能」取代原音樂智能,不同音樂智能在各個文化中貢獻及分享的意義是不一樣的。
多元音樂智能包含七種音樂智能:作曲、演奏、即興、聆賞、音樂理論、音樂學與音樂教學,並指出七種智能所屬的心智活動並不全然相同。前四者:作曲、演奏、即興、聆賞歸屬於與聲音直接有關,即一般音樂活動。後三者:音樂理論、音樂學、音樂教學則是在文化中扮演某種功能的角色。人,是文化的主體,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,因此,雷默希望突顯每人以某角色參與文化的現象,強調角色之各司其職。
雷默(2004)提出音樂教學應教導學生(1)選擇在文化中扮演的音樂角色;(2)認識其文化的音樂;(3)接觸全世界的音樂,使教學彼此相關,這也是終身學習的理想。雷默(2002)提出為文化增能的具體作為有二,一為廣泛的分享文化中的價值;二為以角色執行興趣、能力並貢獻於文化,成為人與文化的交融。
音樂「新」賞~結合文化觀點的教學方案簡述(詳案已開放網路搜尋)
單元名稱:掌中卡門劇場       教學者:李宛倫、歐秋媛
教學年級:國小五年級         教學時間:600分鐘(藝術與人文15節)
設計理念概述:
一、音樂欣賞教學的文化力量:
音樂欣賞教學除了提供學生音樂技能與知識的增長,筆者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,更希望將作品特有的時代或文化背景,及作者創作時想表達的精神等內涵傳達給學生。Dr. Reimer 建議音樂教育的架構應持續包含全球性、文化性和個別性等三個層次,這樣的架構可以使音樂教育更有力量而正向有價值(Reimer, 2004)。因此,這份音樂欣賞教學方案從這三個層次為導向,用一部全球化的經典歌劇作品「卡門」出發,介紹劇中吉普賽民族的特色,以及西班牙人熱情洋溢的鬥牛活動;接著藉由在地布袋戲的戲曲文化介紹,讓學童能認同與傳承對在地文化的喜愛與瞭解;最後運用符合學童能力可及的素材,將這部浪漫又平易近人的「卡門」歌劇,使用布袋戲偶為素材,透過角色扮演的歷程,再次演活「卡門」的劇中人物。經由學生親自製作戲偶及實際操作,對布袋戲產生自然而然的興趣與親切感,「掌中卡門劇場」成為獨一無二咀嚼文化的表演經驗。在中西文化的激盪下,期待在下一代的孩子身上,產生更有力量的藝術能量
二、平行式統整強化音樂的概念:
   使用視覺與動覺的方式呈現出音樂(聽覺)的概念。也就是說運用視覺上多寡、色彩、造型的組合以及動作的輕重、反覆、拍子的律動、動作的方向等來呈現樂曲中的音樂概念,例如曲式、力度、拍子、織度、表情等。學生透過多元感官表達出對音樂概念的認知程度,演出時即可評量出學生對音樂感受的程度,而這個練習與實作評量的過程也同時帶給學生許多樂趣。
三、互助合作的音樂欣賞活動:
   採取分組合作演出的教學活動,「手的舞蹈」以及「掌中卡門劇場」學習活動中,學生必須互助、合作、包容,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充分展現人文素養的面向。也提供學生不同於一般音樂演出形式的舞台,展現創造力與戲劇能力。
鬥牛造型
熟悉劇本與設計動作
四、善用影音媒體與網路分享與紀錄學習成果: 演出成果展示在班級與網際網路,可分享給其他班級、家人、老師等,為了這個目標,學生們都更加用心。

■參考文獻
Reimer, B. (2002). Music education for cultural empowerment. In Inter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Policy Symposium in Minneapolis,Minnesota.
Reimer, B. (2003).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: Advancing the vision (3rd ed.). Upper Saddle River, NJ: Prentice Hall.

Reimer, B. (2004). Music education for cultural empowerment. 載於陳曉雰(主編),2004音樂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音樂教育的趨勢與展望,1-8。台北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