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刊登於師友月刊574期104年4月
一踏進高雄市小港區鳳鳴國小的大門,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充滿童趣的畫面,一個身穿黑衣黑帽,身手矯健的人影正踏著警衛室要翻上二樓教室。定睛一看,他身揹稻草行囊,雙手與雙腳呈交叉攀爬繩索樣貌,原來是一個製作精美的稻草人裝置藝術,這是由五年級學生在朱妍泠老師指導下製作的作品之一。
核心課程—米食推廣—學童種稻深度體驗
戀戀稻草人結合賴瀅如老師103學年度申請農糧署補助的「食農教育紮根推廣計畫」,以及李秀美主任引進高美館20周年典藏大展「典藏奇遇記:藝享天開詩與樂」二大活動,由全體教師共同參與設計討論,引入社區資源的支持,最後跨科目實施於各年級。課程著重體驗教育與文學藝術的展能,包含插秧、施肥、除草到收割、曬稻穀、碾米、品嚐多元米食製作,以及主題式閱讀寫作、藝術人文展能等一系列計畫。
配合稻子的成長,安排六年級學童走進稻田,觀察稻子生長歷程,在陽光下跟著稻農揮灑汗水辛苦收割,體驗收成的辛苦與喜悅。看似平凡的農家工作,對孩子們來說,都是新鮮而深刻的體驗,迥然不同於坐在教室看著課本圖片,說著珍惜稻米糧食的上課方式。
當稻穀收割後運到鳳鳴國小的球場上,太陽下,學童親自拿著工具又推又翻一粒粒的稻穀時,收成的喜悅洋溢在大家的臉上。接著自社區借來一台碾米機,實際帶學生操作與觀察碾米,並立即煮好碾好的米讓學生品嘗,感受新鮮稻米的香甜。課程自103學年度9月份陸續實施至11月,培養學童了解米食文化的多元性,進而喜愛米食,發揚米食文化。
主題式閱讀寫作
配合戀戀稻草人創意課程,身兼鳳鳴國小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的賴瀅如老師在閱讀課程中,帶領孩子閱讀作家王文華的繪本作品「阿杰和麗如的米食探險記」,讓學童了解稻米生態及歷史文化,甚至邀請王老師到校,讓作家與學童面對面對話,成為一個難得而深刻的經驗。
值得一提的是教務李秀美主任與各班老師反覆討論,在語文課嘗試短文或新詩寫作,記錄下體驗課程的感動,帶領孩子以「四句聯仔」的念謠方式,集體創作出與米食有關的閩南語詩歌。除了在朗誦中表達了食農教育體驗的感受與想法,更帶領孩子探索本土語優美的語調。
藝術人文展能
各班的「四句聯仔」念謠來到了音樂課,藉由洪岱欣老師專業的引導,配合歌謠的語調韻律,譜寫成歌與編曲演唱。利用全校集會時間,辦理新歌發表並票選,選出的歌謠作品可成為課程紀錄片的主題曲。不但豐富了孩子對農耕生活的體驗,更完整了從語文到歌曲創作的歷程。
當然,收割後的稻草決不要浪費,透過教師進修,鳳鳴全校老師一起動手學紮稻草人,再運用綜合活動與藝術人文課程,帶領各班孩子,運用各種媒材,從發想設計、稻草人製作實作學習、合作體驗、發表創作、完成裝置藝術展覽。
每一個稻草人身上都有一個故事與發想,再依據設計理念,帶來合適的道具裝扮它。課程進行當天,各年級學生輪流來到橡膠樹下,由各班老師與外聘的專家協同,帶領學生紮稻草、做造型、穿衣服與道具。校長李哲明表示,這樣童趣的課程,每一個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,都帶著歡喜心情很投入的學習,包括各班特殊的孩子也樂在其中的討論與操作,情緒得到抒發,學習態度也專注了起來,這是讓人最感動的部分。
十鼓藝陣
鳳鳴國小還有一個很熱鬧又向心力十足的藝文性社團「十鼓隊」。十鼓隊成立於92年,逐年擴張大鼓編制,成立至今已10年了,團隊學生運用每周二的中午做合奏練習。
除此之外,十鼓課程也有計畫地納入校本課程,每學期排定周次,於各年級的綜合活動中實施,課程依照各年級學生程度,學習不同難度的節奏與動作表現,真正落實藝術深根與普及全校的課程規劃。
十鼓隊的成員來自四到六年級自願參與的學生,他們為了藝術與人文輔導員們打完一套鼓後,大家驚訝於孩子整齊劃一的節奏,有板有眼的動作架式。訪談間,團員們都表現出對十鼓隊的熱誠與向心力,六年孩子說,很希望畢業後能繼續回學校打鼓;有的孩子說,每天空閒時會自己敲打桌子練習節奏;有一位孩子說,打鼓讓他的氣喘現象獲得改善。鳳鳴十鼓隊由於表演精湛,每個月幾乎都有受邀演出的行程,103年11月甚至達四次受邀演出。李哲明校長表示,每次演出背後,都有許多家長和老師自發性的提供車子或是隨團照顧,無論活動是清晨出發,或是晚上表演,大家都如此奉獻毫無怨尤,對此深感佩服。
走進鳳鳴國小,洋溢著師生的熱情與笑容,如此落實於生活體驗的閱讀與藝術課程,不但美化了校園的風景,更讓美好的校園故事迴盪在鳳鳴師生的生活中。